鉅亨網記者陳慧琳‧台北
2008 / 09 / 11 星期四 15:20

台灣區銀行寒冬是否已過去?惠譽金融機構評等部資深副總李信佳今(11)日表示,全球經濟持續趨緩,台灣銀行業亦無法避免受到影響,預期 2008-2009年信用市場將較以往更為嚴峻,台灣區銀行的逾期放款可能增加。

李信佳表示,長期而言,台灣區的銀行體系因為市場過度分散、銀行業者競爭劇烈、市場定價受大型公股銀行主導壓抑、以及廉價的市場資金導致微薄利差,這些結構性弱點都將持續壓抑台灣區銀行的獲利能力。

李信佳舉美國富國銀行、南韓國民銀行,與台灣名列前茅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做比較,富國銀行和國民銀行的利差都超過3%,但是中信銀卻低於2%,所以導致獲利水準難有競爭力。

李信佳也指出,雖然今年先後出現遠航、仕欽、精碟等大公司的違約跳票案例,但此所引發的外部衝擊,因著台灣區銀行經過多年的資產品質改善後,已有較佳的財務體質,所以衝擊有限,台灣區銀行的信用成本還是持續下降。

不過,李信佳提出警語,認為全球景氣不佳,台灣經濟也難置外,台灣區銀行的逾期放款可能增加。

李信佳進一步提出,台灣區銀行的逾放比、呆帳轉銷比在2008年上半年降至歷史新低,分別為1.52%、86bps;壞帳提存準備較去年同期占逾期放款的55%,上升至67%,顯示台灣區銀行的資產品質明顯改善。

李信佳表示,2005年底雙卡風暴發生後,銀行大多嚴格控制放款成長量,因此能合理的管控資產品質;2006-2008年間,放款業務僅微幅成長,今年上半年,放款量僅成長1.8%。而原本有泡沫疑慮的房貸市場,在多家領導性銀行縮減房貸貸放量,並提高更高成數的抵押品,房貸市場的泡沫化已收到控制。

此外展望壽險業,惠譽指出,台灣區的壽險公司持續受到其舊有數額龐大的收益保證型保單的不良影響,其資本強度與獲利水準容易受到市場不利波動的影響。惠譽預期,多數台灣區的保險公司需要籌募新的資本以維持信用體質。

惠譽還預期,新產品類型的推出,包括分紅儲蓄型和投資連結型產品,將在低利率與高通膨的環境中成為未來銷售成長的主要動能。

同時,惠譽資深副總彼得・特巴特(Peter Tebbutt)表示,惠譽對亞洲區銀行的評等展望,並特別著重在韓國中國越南市場。他特別指出,這些市場在全球與亞洲區經濟環境不確定性日漸增加下,放款量卻快速成長,而房地產市場市場正在轉弱,可能帶來新的風險。

--http://news.cnyes.com/dspnewsS.asp?rno=24&fi=\NEWSBASE\20080911\WEB1549&vi=34086&sdt=20080901&edt=20080911&top=50&date=20080911&time=15:20:04&cls=index1_headline

 

 

不過相比越南的混亂

南韓的金融危機

日本的停滯

中國的巨大泥沼

印度的不定

 

目前看好的除了新加坡

台灣其實還是有機會!!

就端看此次能不能把握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