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何故暴落?研究報告:投機客狂拋390億美元合約所致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綜合外電
2008 / 09 / 11 星期四 17:00

根據最新公佈的一份產業報告指出,常被認為是推升油價禍首的商品指數投資人,於 7月中旬至9月2日期間拋售了價值高達 390億美元的期油合約,導致價格重挫。

該報告是由避險基金公司 Masters Capital Management 總裁 Michael Masters所撰寫,當中指陳,購買並持有商品指數的投資人須為油價的暴起暴落負責。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則訂周四赴國會探討能源交易的調查結果,為眾人矚目。

今年以來 Masters本人已赴國會作證 3次,他聲稱杜絕市場投機可將油價壓低至每桶 65-70美元—他的證詞曾被提出至少20種遏止投機炒作方法的立法人士引述。

Masters 說,承受來自國會壓力的CFTC,強化執行力並限制匿名交易之作為,已迫使指數交易商出脫手中的期貨部位。

Masters 主張,政府應立法限制商品交易的持有部位。

紐約期油於 7月11日創歷史天價的每桶147.27美元後遽跌, 2日收每桶109.71美元時,已跌掉 26%;周三收報每桶102.02美元,單日跌1.2%。

紐約Oppenheimer & Co. 石油與天然氣研究部主任 Fadel Gheit表示:「驅動油價的投機客,基本上戳破了這個泡沫。他們的說法是『遊戲玩完了,我們將找另一個目標來押注。』」

根據 Masters的報告,油價 1-5月每桶價格上漲近33美元係因「買進壓力」導致;而自 7月15日起下挫29美元,則為「賣出壓力」使然。

美國參議院能源及自然資源委員會成員 Byron Dorgan 接受媒體訪問說:「該份研究報告摧毀了油價躥升的供需關係神話。」他強調,這純粹是個放縱的炒作行為。

CFTC預期於周四公佈指數投資人與場外交易衝擊商品價格的調查結果。參與討論的內情人士透露,主管機關可能會要求華爾街銀行定期發布法規未及的交換市場部位。

Masters另指出,JPMorgan Chase、Goldman Sachs Group Inc.、Barclays Plc與Morgan Stanley握有70%的商品交換部位,而交換經紀商正是紐約原油期貨合約最大持有者。

上述 4大銀行代表不願對此發表評論。通常,投資銀行會透過與航空公司或對沖基金進行互換交易的方式,從油價起伏中獲利,進而抵銷諸如紐約商品交易所等期貨市場之風險。

Masters 的研究報告中寫道:「這些大型金融公司,已成為近期油價劇烈波動的主要來源。」

--http://news.cnyes.com/dspnewsS.asp?fi=\NEWSBASE\20080911\WEB1839&vi=41651&date=20080911&time=17:00:18&cls=index1_headline

 

其實這是必然的

炒到一定程度

不出場

怎麼獲利呢?

之前黃金不也這樣!!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以古鑑今

無往不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