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銀行在新金融秩序中凸現優勢
2008年09月16日14:29

在一棵梧桐樹下誕生了200多年後﹐我們所熟知的華爾街正在逐漸消亡。

擁有158年曆史的投行老字號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迅速崩潰﹐成立已有94年的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被收購﹐這兩起事件代表著自大蕭條時期以來銀行業最大規模的重組已經走到了重要關頭。

數十年來﹐銀行業主要分為兩大業務領域。商業銀行吸收存款併發放貸款﹐承受著意在保護儲戶的沉重監管壓力﹐提供穩定可觀的回報。雷曼兄弟、美林公司和已經不復存在的貝爾斯登(Bear Stearns Cos.)這些獨立證券公司受監管程度較輕﹐敢於冒險獲取豐厚利潤﹐但也要付出非經常性虧損的代價。而近來瑞士銀行(UBS AG)和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等一些頂級金融機構則橫跨了兩大領域。

但隨著金融市場遭受災難性打擊﹐許多證券公司先後消亡﹐銀行業的力量平衡目前正逐漸轉回到吸引客戶存款、建立分支網絡的傳統業務模式。金融家們近年來樂此不疲的高風險業務模式──大舉借貸和複雜證券工具──則日漸衰微。

華爾街五大獨立投行一年前還不可一世﹐現在卻只剩下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獨撐局面。美林公司和貝爾斯登已經分別被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收購。在對股東而言利潤不那麼豐厚但較為安全的商業銀行領域﹐美國富國銀行(Wells Fargo & Co.)、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和西班牙國家銀行(Banco Santander S.A.)等巨頭則成為了最有實力的角色。

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財務董事范智廉(Douglas Flint)表示﹐銀行業正在返撲歸真﹐回歸銀行體系的核心理念﹐沒那麼多花樣。他說﹐行業已經達成共識﹐塵埃落定之後﹐銀行業的結構將不同於以往。范智廉還身兼交易對手風險管理政策小組(Counterparty Risk Management Policy Group)聯席主席一職﹐這是由金融界管理人士組成的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專家小組。

全球各地都出現了傳統銀行業務重獲重視的跡象。此前一直重點關注組建全球投資銀行業務的德意志銀行上週同意斥資大約30億歐元(約合43億美元)﹐分兩步收購Deutsche Postbank AG在德國國內的850家分支機構﹐後者是德國郵政系統的零售銀行部門。同樣有意競購Postbank的西班牙國家銀行則於7月以12.6億英鎊(約合22.6億美元)收購了陷入困境的英國抵押貸款商Alliance & Leicester。

這一轉變反映了銀行業正在普遍重新評估開展基礎業務的最佳模式。基礎銀行業務在現代經濟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吸收儲戶的現金和存款﹐將這些短期債務轉化為抵押貸款和企業貸款等長期投資。近年來﹐商業銀行已經將大量此類業務轉移出受到嚴密監管的資產負債表﹐轉入證券公司的業務領域。

投資銀行將貸款打包成為更為複雜的各種證券產品﹐放在自己帳面上或出售給各種類型的投資者──包括對沖基金、銀行附屬的管道和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等基金。為了融資從事業務﹐證券公司和投資者在商業票據市場和所謂的回購市場大舉借債﹐並提供證券作為短期貸款的抵押品。

這一替代性銀行系統利潤驚人﹐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參與者不需要遵守商業銀行較為嚴格的損失撥備要求。但隨著去年夏天信貸危機爆發﹐這些銀行的策略產生了反作用﹔他們單薄的資本基礎無力應對在抵押貸款和其他投資方面遭受的巨大損失﹐而他們所依賴的融資市場也迅速枯竭。

雷曼兄弟週一向紐約聯邦破產法庭申請了破產保護。這家百年老店的崩潰經歷鮮明詮釋了危機的螺旋式發展過程。截止5月31日﹐雷曼兄弟還能依賴1,880億美元的回購貸款。但受整體市場動蕩影響﹐該行用作上述貸款抵押品的證券價值大幅縮水﹐雷曼兄弟的債權人開始要求該行提供更多的抵押品。據破產申請文件顯示﹐由於所持有證券的可貸款額度持續下降﹐雷曼兄弟不得不進一步消耗現金儲備﹐從而導致評級公司考慮下調該行的信用評級。雖然雷曼兄弟本月打算出售旗下投資管理部門籌集資金﹐但這已經太遲了。

隨著投資銀行依賴的回購貸款和其他基於市場的融資手段成本越來越高昂﹐不依附於擁有充裕存款的大型商業銀行的獨立經紀行能否繼續生存已經成了問題。花旗集團駐倫敦信貸策略師馬特•金(Matt King)在一份近期報告中寫道﹐我們預計未來幾個月所有經紀行的業務模式都將經歷重大調整。

新的金融秩序還凸顯出取消《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所帶來的持續影響﹐該法案制定於大蕭條時期﹐禁止美國商業銀行從事投行業務。該法案於1999年被廢除﹐商業銀行進而得以從事證券業務﹐並最終有實力與貝爾斯登和美林等公司競爭。

這一包羅萬象的銀行業模型已經被證明是難以管理的﹐像花旗和瑞士銀行這樣的公司織就了一個龐大的業務帝國。但即便如此﹐由於監管機構要求美國銀行等大型儲蓄銀行保持較大規模的損失撥備﹐所以目前為止它們在信貸危機中的處境比一些獨立證券公司要好。

存款業務成為信貸危機中少數幾個亮點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政府機制。據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的數據﹐美國儲蓄和小額定期存款這兩類重要的消費者資金8月份達到了6.9萬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6%。據歐洲央行(ECB)的數據﹐截至7月底﹐歐元區存款總額達6.3萬億歐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2.8%。

與此同時﹐自去年危機開始以來﹐美國的資產支持商業票據市場已經收縮了三分之一以上﹐9月10日降至了7,800億美元。這一市場是銀行和經紀業重要的短期融資來源。

固守基礎銀行業務模型也沒有好處。在這次危機中﹐歐美規模較小的銀行受到嚴重衝擊﹐原因之一就是它們沒有足夠的規模和多樣化的業務﹐來消化抵押貸款和公司債券違約不斷增加所帶來的顯著損失。

當然﹐高盛等一些獨立投行仍然融資充足。當信貸危機消退的時候﹐一些創新型業務和市場會反彈。抵押貸款、信用卡餘額和學生貸款等消費者貸款仍會被打包成證券。

不過分析師說﹐這樣的證券化將會以規模較小、較為保守的形式進行﹐比如所謂的擔保債券(covered bond)。目前這場危機中很多處在風口浪尖的金融工具都是由那些對其表現不承擔風險的銀行所創建和銷售的。與此相反﹐擔保債券的付款是由銀行擔保的﹐無論打包的貸款表現有多糟。對歐洲銀行來說﹐擔保債券是抵押貸款融資的主要來源﹐歐洲的這一市場已經興盛很久﹐目前規模有2.75萬億美元。一些分析師預測美國市場會在未來的幾年中增長至1萬億美元的規模。

德意志銀行駐倫敦的研究員Ganesh Rajendra說﹐對資金充足、評級極高的銀行來說﹐證券化會不那麼重要﹔不過在很多情況下﹐這仍有助於它們管理資金和風險。

全球範圍來看﹐未因資產沖減大傷元氣的銀行正大舉收購存款充裕的放貸機構。數年前放棄收購Postbank機會的德意志銀行上週擊敗了西班牙國家銀行成功收購Postbank﹐原因之一就是它不想看到這家大型零售業務落入外國競爭對手之手。

7月份﹐法國最大的銀行分支運營商之一的Credit Mutuel以77億美元的出價擊敗德意志銀行﹐收購了花旗集團旗下盈利能力很強的德國零售業務。兩週之前﹐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 AG)表示將斥資139億美元收購德國競爭對手德累斯頓銀行(Dresdner Bank)﹐組建一家擁有1,500多個分支和1,100萬名客戶的零售網絡。德累斯頓銀行旗下也有一家投行﹐不過德國商業銀行計劃對該部門裁員一半﹐並大幅削減其交易業務。

信貸危機和問題投行資產常常使得收購交易錯綜复雜。為了達成協議﹐德累斯頓銀行的母公司安聯保險公司(Allianz SE)此前同意為該銀行一只SIV在信貸危機遭受的10億歐元損失提供融資。德意志銀行只同意以每股57.25歐元的價格先期收購Postbank 29.75%的股份﹐附帶一個收購更多股份的選擇權。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有助於德意志銀行在經濟前景不斷惡化之際維持資本。

Carrick Mollenkamp / Mark Whitehouse--http://chinese.wsj.com/big5/20080916/fea144320.asp?source=Channe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