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負債起家的」,1987年我剛踏入社會不久,就在台北市買了第一間房子,當初一坪只要十萬元,總價大約是500萬元,我只有50萬元現金,總共向銀行貸款九成。
隔沒幾年,同一個區段房價一坪就漲到29萬元,我又用第一間房子向銀行貸款,支付第二間房子大約200多萬元的頭期款;我當時每月薪水大約是十幾萬元,負債卻高達20萬元,可說是負債累累。
因此,常常要一直算、一直算,精算當月要還銀行多少錢?手頭還有多少錢?還好以前在銀行工作,並沒有限制員工不能玩股票,於是就靠著自己在金融業的專業,拿著向銀行借來的錢去股市裡撈錢。
由於正逢台灣股市狂飆年代,常常一個月投資100萬元股票就可賺到30萬元,再把股票賺的錢拿來還銀行貸款;也曾經在花旗銀行股價歷史低點(約8.5美元)時買了1,000股,大約是新台幣20多萬元,放了兩、三年,股價漲到60美元,賣掉後賺了六倍。
投資一定是有風險的,我因為在銀行工作,每天都要盯著市場,而且買賣股票分析股價技術線圖,「大家樂觀的時候要悲觀,到一片悲觀的時候則是審慎樂觀」,所以,我投資股票幾乎沒有失手過,多賺少賠;但是,投資環境詭譎多變,很多人相信過去投資成功的經驗,結果現在用同樣的方式再來一搏,就搏輸了。在金融界看過股市大起大落,現在我對投資反而趨向保守,很少碰股票。
目前我把台北市的兩間房子都出租給企業當辦公室,賺取租金,然後買了一間小套房自住,另買了一棟在林口的透天厝,準備退休時住,總計投資四間房子。
我認為,一般人不會有天上掉下來的錢,每個人都要有個人的資產負債表,每個月更新,每天要記帳,了解自己的現金流量和資產、負債,才不會寅吃卯糧。像我剛踏入職場時,雖是以負債起家,但從踏入職場的第一天開始,每天睡覺前一定會把當日的消費記下來,記帳時常常後悔很多錢不該花,進而控制支出,每個月的薪水都會強迫存三分之一。
1992年我又新增一本專門記錄購買名牌服飾、包包、鞋子等奢侈品的記帳本,避免過度消費奢侈品,「記了16年本子都快爛了」。
(匯豐銀行私人銀行處總經理陳秀玲口述,記者楊雅民整理)
其實跟著成功者的腳步
會是最快的
可能大環境有所轉變
但是基本原則不變的情況下
去創新 去改變
這樣應該就對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