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更新日期:2008/08/26 09:58 【工商時報 馬婉珍/台北報導】

 房市正值盤整期,近2個月以來,房價持續下修。台灣不動產交易中心分析,今年台灣房市呈現選前熱、選後冷的盤整現象,市場推升力道不足,第3季價量急速萎縮,使得房價行情正經歷陣痛期。

 專家提醒,購屋人須考量3種狀況,保障自身權益。

 一、透過店齡較淺的房仲購屋,須考量風險:

 衛明不動產副執行長陳鍾暉說,常常在一條街上,看到房仲店面林立,他認為,其實市場的量沒那麼大,當房仲的量超過需求,不免出現一波淘汰潮。

 台灣不動產交易中心總經理李同榮指出,截至去年底為止,全國房仲家數衝破5千家,創下歷史新高。在市場競爭白熱化的情況下,整體房市的交易量,卻未見顯著成長,粥少僧多,因此產生過度競爭。

 除了房仲人員的品質必須強化之外,李同榮也提醒,透過成立1年內的房仲購屋,由於體質較弱,在房市反轉的現今,這類店齡較淺的房仲業,資金上的周轉較有風險,容易被淘汰,對於購屋人來說,售後服務就得不到保障,風險較大。

 二、買工業住宅,須考量風險:

 根據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的統計,今年1月至7月,不動產處分案例共有18件,其中,工業住宅就包辦6件,比例達3成以上。公平會指出,近半年來,工業住宅的處分案例增加,使得公平會對於工業住宅產品,都會主動調查,維護購屋人的權益。

 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經理劉勁麟說,前幾年房地產景氣好,相較於一般住宅,工業住宅的單價較低,經濟能力不足的購屋人,較能負擔,因此買氣不錯。

 然而,由於有些工業住宅的座落地點、交通、施工品質等,都不具備優勢,使得轉手性降低,甚至有些建商,為了降低公設比,吸引顧客上門,於是將陽台這類附屬建物面積,歸納在主建物面積中,使得購屋人向公平會檢舉。

 三、地段、建材都不屬於頂級地位的豪宅,須考量風險:

 李同榮說,這類坪數大的住宅,如果建商品牌不大,建材或設備也不算是頂級地位,只是用豪宅方式包裝,購屋風險較大。陳鍾暉也認為,購屋人須留心這類低價區中的高價產品,由於並非位處於黃金地段,應審慎考量未來的轉手性,才不容易被套牢、衍生風險。

 

 

雖然這幾點都是不錯的建議

但個人覺得 地段 公設 生活機能 學區 是更重要的

不過大家也不用每樣條件都滿足 因為這樣的房子也不會便宜

只要考量當下的需求式否有符合即可 因為ㄧ般3~7年 生活情況

住屋需求也會改變 到時再換屋 重新尋求新條件即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