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更新日期:2008/11/02 09:04 【工商時報 馬婉珍】

 第4季正值傳統購屋旺季,隨著房市走入盤整期,也讓買方位居市場主力,對於首購族來說,更是大膽進場看房子、多比較、多議價的時刻,面對當前的市況,首購族宜備妥四大關鍵計畫,從無殼蝸牛成功晉升「有產階級」。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指出,首購族最大的問題,就是不了解自己的實際需求,常會衝動購屋,首購族最重要的購屋關鍵,第一要務就是自備款的準備及償債能力,做好風險評估,避免陷入買了房子卻還不出錢的窘境。

 另外,在財務規畫方面,也必須未雨綢繆,徐佳馨提醒,除了自備款之外,包括搬家裝修費、稅費等費用,都應該考量進去,同時還要撥出50萬元的活錢,以備不時之需,這樣比較保險。

 首購族充分掌握區域行情,才不會吃虧,房地產業者觀察,首購族通常較年輕,購屋時多半想得很單純,在找房子的過程中,往往因認知差距,形成「愈看愈累」的情況。

 購屋前,不但要衡量自己的經濟實力,房地產業者也建議,最好能縮小看房子的範圍,因為像是居住區域、坪數需求、重大交通建設等,會因區域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價差。

 首購族應先鎖定區域,在特定區域範圍內,做好行情功課,不論是上網查詢區域行情,或是向周邊鄰居探聽價位,都能避免買到比同區段貴上許多的房子。

 同時,隨著家庭成員增加等原因,首購族有一天可能變成換屋族,住商不動產統計,首購族平均在購屋7年後,將有換屋打算,因此,首購的房屋是否具備「保值」潛力,也應列為未來換屋的考量之一。

 交通便利的房子,較具增值潛力,例如,在台北縣的捷運沿線購屋,花一點通勤時間,可換取較大的住宅空間,交通方便、房子相對保值。

 另一種則是選擇在每坪單價較高的市區購屋,衛明不動產副執行長陳鍾暉認為,精華區是長期增值的地段,在現今房地產市場,以買方占上風的情況下,開價與成交價越拉越近,反倒是精華區房價相對合理的時候,較能得到寬鬆的議價空間。

 如果堅持住在市區,住宅面積又不想縮水太多,房地產業者建議,位於大馬路巷內、屋齡較久的老舊中古屋,鬧中取靜,也可享受交通、生活機能的便利,價格約便宜1成,是不錯的選擇。

 同時,申辦貸款時,應善用自己身分的優勢,取得較低利率或較高成數的貸款,同時,房貸支出占每月所得比,依各都會區而有不同,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就說,家庭房貸支出,應視每個家庭的收支數字不同,而建立不同的標準。

 劉天仁建議,扣除固定生活費用之後,剩餘金錢的6成,可用於房貸支出,其他則存起來以備急用。

 以月收入總共7萬元的雙薪家庭為例,扣除3萬元的水、電、瓦斯等生活費,剩下的4萬元中,占比6成,等於2.4萬元,這部分可用於家庭房貸支出,換算下來,家庭房貸支出則占收入的34.2%,最後再將所剩的1.6萬元存起來,劃分為儲蓄、投資等用途。

 但是,假設在同樣條件之下,月收入共7萬元的雙薪家庭,生活費可能需要3.6萬元才足以支付,因此會剩下3.4萬元,以占比6成來計算,房貸支出則會減少為20,400元,此時,家庭房貸支出則占總收入的29.1%。

 雖然後者的占比,較前者為低,但並不代表可因此而增加房貸支出,否則會加重家庭總支出的負擔。

 至於有生育打算的小家庭,應以學區為優先考量,太平洋房屋副總李珠華表示,這類族群除了考量學區之外,附近有大型公園綠地更好。

 若想在2、3年內先享受兩人世界、暫無生育打算的新婚夫妻,則可考慮靠近工作地點的區域,尤其是附車位的住宅,未來轉手性更佳。

 

 

 

其實做好風險評估 留有活錢 作好行情調查 確定地點保值潛力 再將收入支出控管好

基本上大致就OK了 其他只要家庭沒有大變故 基本上都可以算買的很漂亮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