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更新日期:2008/07/31 19:25

(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三十一日電)台北市政府為解決低窪地區淹水威脅,規劃在市內設置調洪池,除了有調洪功能,並具生態池、造景、步道等休憩功能,若水質佳還可做為澆灌之用;北市府水利處今天指出,首個調洪池「大湖山莊街」已完工,內湖區「陽港三」、文山區「萬美街滯洪池」也將陸續動工興建。

 水利處指出,北市府數年前成立總合治水推動委會,推動提升市區的排洪標準,執行方式除改善排水幹線、路面使用透水性材質,另在地勢較低處設調洪池,以分流的概念,將路面側溝內雨水,在進入雨水下水道前,先分流部分至調洪池,以免淹水,大雨過後再陸續排入雨水下水道。

 水利處股長張凱堯表示,調洪池分為地下與地面層,地下層稱為「貯留池」,地面的「調洪池」則可公園化,兼具休憩及改善功能,也可帶動房價,設置地點以學校或公園等公有地為主。

 他表示,市府已完成「大湖山莊街」調洪池,所在地如山谷狀,池底有大溝溪貫穿,可容納十三萬一千立方公尺的水量;「陽港三」調洪池原位於保護區,市府都計已變更為「調洪池用地」,可容納兩百三十餘萬立方公尺的水量,可削減上游水量的五成二,預計明年底可以完工,工程經費約為一億七千萬元。

 至於「萬美街調洪池」,配合地形及所在地的下水道系統,市府規劃為地上與地下的兩層式調洪池,也是全台首座兩層式調洪池;地面的雨水可在大雨後自行排入下水道,地下的貯留池則須在大雨後以抽水機抽出雨水,共可貯存一萬一千立方公尺,總工程經費包含土地徵收約需一億八千萬元。

張凱堯表示,調洪池與貯留池的水皆為雨水,水質若不錯,也可做為澆灌之用。

他表示,市府已覓得兩百八十一個適合設置調洪池的地點,試辦的「大湖山莊街」、「陽港三」、「萬美街」三處調洪池成效若不錯,將再評估是否在市區廣設調洪池。970731

 

 

其實全國都可以一起來實

在ㄧ些水患嚴重的鄉鎮市

同步規劃.建造這種平日休閒觀光

遇大雨.洪水就改為調節水位的設施

真的會很不賴

因為有些地方其實真的不適宜人群居住

如能經過政府規劃 企業認同

由bot方式 建造

應該成效會很顯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